日前,隨著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的審判錘錘音響起,我國小家電行業最大的一起專利侵權案終于塵埃落定。
山東省高院終審判決,由上海帥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與浙江慈溪市西貝樂電器有限公司共同賠償山東九陽小家電有限公司經濟損失300萬元,并立即停止所有侵權產品的生產及銷售。
此案對侵權企業敲響了警鐘
這起發明專利侵權案件前后歷時一年多。九陽公司于2001年12月8日取得了“智能型家用全自動豆漿機”技術的排他性許可實施權,并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該專利技術可以實時測定水溫、精確控制打豆和煮漿的過程和時間,從而控制豆漿的質量和口感。而帥佳公司、西貝樂公司在明知該技術為九陽所有的情況下,對此技術進行抄襲和復制,致使帥佳和西貝樂生產的數款豆漿機的主要技術特征與九陽公司的“智能型家用全自動豆漿機”完全符合,九陽因此訴至法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知識產權中心副研究員管育鷹表示,小家電行業門檻低、魚龍混雜,九陽對帥佳、西貝樂等小家電廠商的勝訴,給那些研發能力欠缺、熱衷抄襲的小家電企業敲響了警鐘。
專利技術成企業發展“護身符”
“中國的豆漿機行業是在一個個專利技術推動下成長起來的。”對于這起專利侵權案,業內人士認為,這個案件是豆漿機行業技術競爭核心化的必然產物。豆漿機行業是在近幾年才由“冷”轉“熱”的,其打開市場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技術革新。前幾年,豆漿機幾乎無人問津,主要問題在于舊款豆漿機不帶煮熟功能,打出來的生豆漿要用煲去煮,不夠方便。而現在面市的全功能豆漿機內設有加熱棒或加熱座,攪拌煮漿十幾分鐘自動完成,方便易用,經濟實惠,得到了消費者的肯定,銷量也持續上升。
與豆漿機行業快速發展不配套的是,豆漿機行業至今還沒有相關的專屬標準,其沿用的只是一些家電行業的通用標準,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豆漿機行業的發展。表現在市場上的就是,豆漿機產品良莠不齊,無序競爭,給消費者購買豆漿機和政府部門監管制造了不同程度的麻煩,從而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豆漿機生產廠家開始用申請專利技術的方式來保護自己的產品。這些企業的專利技術,對后來進入這一行業的企業形成強大的競爭壁壘。對后來者而言,抄襲知名企業的外觀、核心技術專利儼然是條“捷徑”。“一些企業在競爭中采取了非正當手段,這種做法在對業內其他企業造成傷害的同時,也對不知情的消費者的利益造成了損害。”管育鷹研究員說。
專利技術需要企業有效保護
“以這個專利侵權案為代表,表明了我國小家電產業競爭進入了產品技術競爭的新階段。”管育鷹研究員表示。
她進一步解釋說,企業在前期技術商業化取得一定成績的情況下,便進入著力打造品牌的階段,此時就需要利用專利作為“護身符”。目前,我國很多企業對待技術研發的重視程度與日俱增,這是一個可喜的現象,但一些企業忽視了對專利技術的自我保護和維權。“有技術僅僅是企業發展的基礎,還要有良好的技術保障機制,才能使企業在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原告九陽公司在得知判決結果時表示,此次涉案的專利技術是九陽的核心技術及利潤的主要來源,是企業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專利技術是企業的“護身符”,要想在技術和市場上保持領先,企業不僅要有先進的技術,還要注重對自己核心技術的保護工作。
管育鷹研究員還表示,對于尚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國市場和相對不夠健全的法律體系,企業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就更應該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要在企業內部建立市場監控機制,盡早發現專利侵權等傷害企業利益的行為,有效控制事件波及面,最大限度減少傷害。同時,還要學會運用法律武器,依法維護企業的知識產權權益。她說:“企業在堅持自主技術開發之路時,學會正確保護自己,將有助于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