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態(tài)度兩極
企業(yè)說不想,消費者可得好好想想。您會買賬嗎?三鹿奶您是不敢喝,可三鹿糧您會吃嗎?
微博上的觀點涇渭分明。最鮮明的就是“堅決不吃”派,比如微博用戶“傅蘇蘇”說,不吃,主要是因為沒好感,一看名字就想躲得遠遠的。“麥doo”也說,算了吧,聽到三鹿這個名字就覺得怕怕。還有更謹慎的,這位“小豬王子”說,不管是誰再用“三鹿”商標賣什么食品,我都不會買,聽了商標就害怕。
不過,也有不少朋友覺得,這犯錯的畢竟是人,不是商標,好比隔壁老王罵過我,我以后凡是見著姓王的都躲著走,這未免太偏頗了吧?比如微博用戶“起床再談理想”說,出過問題的牌子還敢用回來,沒點底氣是不行的,只要做得好,應(yīng)該給個機會。
還有網(wǎng)友叫“水易道”的看法也非常有代表性。他說,品牌關(guān)鍵在美譽度,不在知名度。同時品牌也有出自身,歷史,性格等因素。品牌名稱還有心理暗示的作用。我只能說贊賞買家的勇氣。
這個觀點也跟品牌專家楊曦淪的觀點不謀而合。
楊曦淪:三鹿品牌最后的終結(jié)記憶是一個傷害了消費者不誠信的品牌,它具有很強的知名度但是沒有美譽度,知名度很容易打造,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成本可以降低,美譽度塑造是一個靠強口碑和好的體驗形成的,它繼續(xù)用三鹿有機面實際上它打出了一個知名度,要看修改它的美譽度的成本到底有多大。
其實,一種商品、一個品牌的表現(xiàn)怎么樣,需要市場、消費者和企業(yè)三方不斷互動、不斷磨合之后才能知道。而在那之前,一切只能說是“理論上”,三鹿粗糧未來是讓人們對三鹿奶粉逐漸淡忘還是更加念念不忘,誰都不知道,除了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