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校運會長跑項目相關漫畫)
近日,武漢、西安、南京等地多所高校校運會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這一運動項目,引發社會關注,由此折射出的學生體質問題發人深思。
相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當今我國中小學生體質明顯下降這一問題,既然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卻又為何不做出相應的措施以提高學生的體質反而一味的做減法,學校的這一舉措看似體貼學生,實則是縱容了學生不愛鍛煉的心理,如此以往,學生的體質依舊會呈明顯的下降趨勢。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而培養人才,相信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將“提高身體素質”這一項排除在外。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我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而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學生體質持續下降?
目前,我國的教育還是停留在應試教育這一層面上,在應試教育之下,必然是奉升學率為至上,這就導致了社會、學校重智育而輕體育,學生的體育運動時間難以保證,甚至是被剝奪,長久以往,滋生了學生的惰性,學生變得不愛運動,不愛上體育課,體育課成了休息課,自習課,有的學生甚至在體育課的時候在教室里趴在桌子上睡覺。在這樣一種狀況下,即便是有學生想參加體育鍛煉也因運動場地不夠體育器材不足而難以實現,如此學生體質必然下降。同時,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之下,不少家長則會認為體育鍛煉就是玩,完全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有家長認為,每天鍛煉一小時時間太長,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影響孩子將來的升學。由此可見,在這一問題中,學校、社會和家長這三種因素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是不可忽視的。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呢?
目前,教育部門已經開始在制度上將體育成績納入中考、高考的考試科目,“少年強則國強”,有了強健的體魄才有足夠的本錢去學習才能讓國家更強。專家建議在將體育納入考試范圍這一背景下,還要采舉更多措施讓學生真正愛上體育愛上鍛煉,同時,學校、家長等也要走出“重文化學習,輕體育鍛煉”的誤區,要文化,體育一起抓,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不是一味的“體貼”學生,做出“取消長跑”這樣的減法。只有學校、家長和學生都走出誤區,從長遠利益考慮,關注身體健康,才能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智樂園教育網http://www.zh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