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這個大的國際市場環境中,經濟競爭越來越體現為品牌之間的競爭,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人民的消費增長越來越受到世界的關注。很多外國企業已經把更多的目標瞄準了中國市場,不管我們是在中國發展較快的大城市還是中等城市都可以看到很多國外的品牌已經占據了中國的一部分市場,而中國的品牌在國外明顯相對滯后的許多。
在近幾年,中國已經創造了無數的奇跡,中國的航天技術、高科技產品也已經領先于世界先進水平。可是中國的品牌在國外還總被認為是廉價的,難道中國的品牌真的比不上洋品牌嗎?
中國企業家在近幾年也陸續重視起本企業品牌建設方面的問題,但是很多企業拿錢在電視、廣播、報紙、雜志、互聯網、DM宣傳單......打廣告夸產品從而獲得品牌口碑。我們不可否認打廣告的有效性,但是,在品牌建立的角度而言,這只是暫時的,如果企業認識不到這一點,還是一直單純的靠打廣告、口號手段實現自己的品牌價值的話,恐怕不但不能如愿,而且還會阻礙企業在今后的品牌發展之路。
中國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文化,這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也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的文化支撐力量,中國的企業家有智慧和能力打造世界知名品牌。但是,我們需要思考為什么國人去追逐國外的品牌,中國的品牌為什么難以改變在國人心目中的廉價印象?
在我們評價一個國家是否強大時候,首先經濟和軍事永遠都是第一位的,當一個國家強大時,必須要有足夠的經濟去支撐持續發展。說起經濟,它和政治是永遠分不開的,但是似乎人們記住一個國家的符號永遠是這個國家品牌的東西,例如:大家都知道韓國的三星、現代、LG和日本的索尼、佳能、豐田、松下,但是有的人就不知道這個國家的一些政治元素,
日本是一個資源非常匱乏的國家,他為什么可以走到世界經濟的前沿?很直接的原因就是他的產品好。日本人在做他們的產品時候,以一種踏踏實實、兢兢業業的態度去做自己的東西,經過多年的發展,日本產品已經形成一種“質量可靠”的形象。就這樣,日本產品品牌享譽全球,帶動了他的國家經濟、國際地位的提升。日本松下幸之助一直強調“先造人、再造產品”,這就是日本品牌為何優質可靠的細胞。而我國很多企業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的產品毒害自己的國民,試問,這樣的企業如何讓人信服?如何代表自己的國家走出國門成為世界品牌?很多時候人們常常說支持國貨,但是有些產品確實讓消費者很擔憂。
品牌強國一詞,看似簡單明了,但是真正去去做,又有多少企業能做到。很多國內企業他們在做品牌的方法就是做商標,做包裝,夸大宣傳,對于他的產品合格不合格,他的服務能不能跟上都毫不重視,唯有盈利才是最重要的,這些企業連良知的責任都不敢擔當,他能承載強國的重任嗎?最起碼也應該做到不讓百姓遭殃。
那么,什么才是品牌?建立品牌影響的重要因素有哪些?首先,關于品牌的定義有多種說法,我歸納品牌的定義為:品牌是指組織或企業、個人為主體的有形、無形資產的綜合標識,它以特定的“符號”來識別與其它相似有形、無形資產。其次,影響品牌的重要因素是來自品牌經營者的品德、責任、良知與其企業或機構的文化、追求及其所承擔的社會責任。
現在國人對品牌的普遍認知就是:只要在央視看到某產品廣告,那就肯定是很厲害的企業,產品肯定是信得過的央視上榜品牌,其實,很多在央視打廣告,無非就是抬高了其產品的價錢,這和他產品本身是沒有任何關系,更不能保證其產品沒有問題。很多消費者都知道,央視上榜的產品在市面上價格都比較昂貴,因為他廣告費貴,也可以說產品貴是加的廣告費。央視的招商廣告語:“相信品牌的力量”,我們必須承認這句話說的很好,但是,他誤導了國人,讓人們以為在央視打廣告就是做品牌,實際上,真正的品牌和廣告關系不大,他只是一種產品或服務將它的自身的東西擴散出去,我們所做的一切宣傳工作不過是讓人們了解和認知而。
一個企業要想真正建立強勢的品牌必須要肩負起社會責任和品牌強國理念,只有為了強國、為了良知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做品牌的企業家才會變強。“品牌強、中國強”,“中國強、品牌強”,這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一個國家沒有強大的品牌做支撐,他的經濟永遠滯后,隨之,國家經濟實力會薄弱,只有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強硬,才能為本國企業發展做后盾。在所承擔的社會責任里面包括做好產品、一流的售后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