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雙十一,讓人一碰面就紛紛互問“昨天你買了嗎?”,足見其瘋狂與成功。
阿里巴巴集團12日凌晨確認,11.11購物狂歡節的支付寶總銷售額達到191億元,是去年的三倍多,其中僅天貓就達132億元,淘寶則完成了59億元。在今年的11.11活動中,家居、數碼家電類商家成為今年購物狂歡的獲利者。
經過四年的市場培育,生生造出來了一個“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日。從2009年0.5億元日銷售額,到2010年9.36億元,2011年,這一天單日銷售額躍升為33.6億元,剛剛過去的2012雙十一,單日銷售額達191億元。毫無疑問,雙十一在經過長時間的低價宣傳之后,買家與賣家達成了消費上的共識,一個愿意放價,一個自然愿意購買。實際上,所謂的“促銷”在我們的生活中并不少見,然而為什么一個光棍節就能如此成行成市,讓超過2億的網民這么蜂擁圍觀呢?
實際上各商家銷售壓力都很大,每個月的考核、一個季度的指標、半年報、全年業績……遇上經濟形勢不振,需求不旺,消費者觀望情緒濃厚,廠家們的促銷也就得格外勤力。不過促銷太多,見多識廣的消費者們也麻木了,“一般的活動都拉動不起來數據了。”某賣場負責人就這樣坦言。可有策劃、要造勢,要有足夠大的誘惑,讓大家都相信真的有便宜可撿,可令男的女的都為此瘋狂,再加上誠意,那還是萬試萬靈的招,這不,讓挑剔的網民都相信了。
與服裝的換季清倉有所不同,家電的新品同步上市成了雙十一的亮點。雙十一中,網絡銷售的品牌電視并不是庫存的舊款型號,而是同樣享受國家節能補貼政策的新款家電,創維、小熊等家電企業負責人也表示“產品的各項指標都與實體店銷售無異。”當然,對于很多普通的消費者而言,即使是老款也沒有關系,只要品質沒問題,價格夠實惠就OK啦。話說回來,消費者一旦信任商家,買什么都會覺得是值得的,而這種信賴,在當下顯然還是諸多欠缺。這從大量的投訴便可略知一二,從8·15到雙十一,每次過后,網上都罵聲一片,盡管如此,商家依然盆滿缽滿,可見商家造勢的“功力”。但中極網(www.18new.com )筆者還是要直言一句,營銷造勢無可厚非,忽悠造勢則難以長久,希望往后電商大戰營銷實惠多一點,忽悠少一點,惟有這樣,電商的健康發展才會“多一點”!
(責任編輯: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