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一流的太太樂福賜特工廠
雖然雞精已經伴隨中國人二十多年,但在生產上,目前僅有2003年頒布的一套雞精行業標準《SB/T10371-2003雞精調味料》得以遵循,而由于行業標準中理化指標屬于推薦性指標,并無法律約束力,一些中小型雞精生產企業由于并未嚴格按照行業標準執行。據悉,今年年底,雞精調味料國家標準將頒布,有望使雞精廠家的良莠不齊得以根治,并推動雞精行業整體技術研發能力的提高。
雞精無雞亂象有望被遏止
一些不法企業用雞肉香精、廢舊雞肉下角料和日落黃色素等以次充好,稍加混合即為所謂的雞精,讓不少消費者認為,雞精其實就是有雞肉味的味精。而在雞精行業標準《SB/T10371-2003雞精調味料》中,記者看到,雞精的定義是“以谷氨酸鈉、食用鹽、雞肉/雞骨的粉末或其濃縮抽提物、呈味核苷酸二鈉及其它輔料為原料加工而成”。顯然,沒有雞肉成分,根本不能稱之為雞精。
作為雞精調味料行業標準與國家標準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復合調味料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太太樂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榮耀中先生坦言,雞精首先必須有雞,為了保證原料質量,太太樂在福建、河南建立了專門的鮮雞養殖基地。記者在太太樂生產參觀通道看到,檢疫合格后的鮮雞運到車間后,蒸煮、絞肉(連同雞骨),加工成肉泥,最后混合到原料中加工成顆粒狀雞精。對于生產參觀通道,太太樂于2007年起就已向全社會開放,并與質量安全實驗室、廠區等共同組成太太樂工業旅游項目,以讓消費者和同行直觀的了解與國際領先的工藝,消除大眾心中對雞精質量安全的疑慮。
業內人士認為,一旦雞精國家標準出臺后,將是對行業標準的一次升級,由于其強制性,必將使一些打擦邊球的中小企業嚴格執行相應理化指標。
太太樂雞精生產流水線,堅持生鮮雞肉加工,保質保鮮
雞精科技研發將得到重視
是否夠鮮,無疑是判斷雞精好壞的重要因素之一,記者注意到,市面上不少大品牌的雞精都在包裝袋上了標注了鮮美指數。鮮美指數越高,代表鮮度越高,例如,鮮美指數2.0的雞精就要比同等單位的量味精鮮一倍左右。而怎樣讓消費者品嘗到更鮮美的產品,太太樂在工藝上修正和發展了鮮味相乘這一理論,比如,雞精中主要的鮮味劑有谷氨酸鈉(即味精)、5’-肌苷酸鈉和5’-鳥苷酸鈉這三個鮮味劑,結合后可以把鮮度從100度擴大到100度至800度,也就是說,三種鮮味劑得到的鮮味不是疊加效應,而是成幾何倍數的相乘效應,極大提升了鮮味的強度空間,同時使鮮味的口感具有多種優質蛋白質的鮮味。
而雞精國標的出臺,除對雞肉含量作出特別要求外,也會對鮮度做出指標。這同樣也是對雞精企業總體研發實力的一次考驗。
因為,雞精達到滿意的鮮度,并不是簡單的混合搭配,必須依托嗅探、氣相——質譜聯用等一系列高技術手段,而這其中又囊括了酶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特征指紋技術、風味修飾技術等等。對此,太太樂專門設立了研發中心,每年在技術研發的投入超千萬,不斷開發新的鮮味技術。
太太樂雞精生產車間,全程無菌操作,生產高度自動化
進一步提高行業整體競爭力
一個產品有沒有國家標準,標志著該產品在市場上的成熟與否。在雞精行業標準起草前,國際上對雞精這一產品的定義也不是非常明確,甚至雞精歸類在食品行業中的哪一類,也沒有明確的說法,直至將雞精確定歸為復合調味料,才確定了雞精在行業中的一席之地。從抽檢情況來看,在行業標準出臺前,一些小廠的鮮度指標竟低于味精,而行業標準發布后,80%-90%的廠家的鮮度指標都超過了味精,行業標準的出臺極大的提升了行業水平,加速了雞精產業發展的速度。
然而,在沒有國家標準正確引導下,各個雞精廠家生產的產品參差不齊,既對消費者不利,也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壯大不利。對此,榮耀中先生曾奔赴世界先進國家考察,發現中國的雞精產業仍然落后于發達國家20余年,尤其是在日本,味精早已被呈鮮復合調味料取代,而中國離雞精對味精的更新換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